东方财经网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汇率避险是企业跨境业务最坚实的防火墙

一、汇率波动时代悄然来袭

纵观近几年,我国人民币汇率明确进入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2020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震荡升值,年化波动率达到4.5%,扭转了2018年以来市场人士的贬值预期。2021年以来,无论是年初的汇率方向反转,还是6月以来的剧烈震荡,尤其是10月以来的急剧升值,均凸显了人民币汇率的愈发难以预测。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波动,致使央行频频发声:不要赌人民币升值贬值,久赌必输!

图1: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汇率波动对整体社会经济,特别是对经营跨境业务的企业影响是巨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涉外企业未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汇兑风险。因此,为保证金融市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央行、外管时刻关注汇率走势,及时出台一系列外汇政策调控和稳定汇率,回顾我国汇改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94年至2005年

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汇率并轨,创立银行结售汇制度,规定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只能在±0.3%的幅度内波动,奠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创立中间价形成机制,汇改大幕徐徐拉开。

2.2005年至2014年

从2005年至2014年年中,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在721汇改之后,我国央行宣布开始逐步退出对外汇市场的日常干预,只针对外汇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做出适当调节,使得人民币汇率可以稳定波动。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汇率改革之路暂停,中国又再度恢复了紧盯美元的汇率战略,汇率规定为6.83,并在2010年6月之后取消。

3.2015年至今

2015年8月11日,央行进一步继续进行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811汇改”改变了近10年的汇率制度,由原先的有引导的中间价汇率制度逐步转变为更加市场化的中间价定价机制,弱化中间价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引导作用。此后至今,人民币汇率的单边贬值预期逐步化解并逆转,人民币汇率开启双边浮动模式,弹性也在逐步加大。

汇率宽幅波动给有外汇敞口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拥有大量外币,尤其是美元资产的公司如未进行汇率避险,其面临损失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从经营角度,汇率波动直接影响外贸客户的盈利空间和能力,对企业经营决策带来直接影响,未做套期保值等衍生品工具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汇兑损失;而从财务管理角度,之前人民币汇率接近20年的大致升值趋势,使得企业已经固化了在外汇领域的避险模式和工具选择,汇改之后的汇率走势变化对势企业客户的的汇率避险相关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套期会计等财务手段,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冲击,已经成为新兴市场波动下跨境业务企业不得不采用的重要手段。

然而,大部分境内涉汇企业仍不重视汇率风险,长期主动或被动持有汇率风险敞口,不仅自身承担了巨大的汇兑损失风险,也对企业自身经营带来不可逆的重大不利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强化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将汇率避险管理纳入日常财务决策、合理使用汇率避险工具势在必行。

二、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一)企业现状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是企业、特别是涉外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日益加大,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与日常生产经营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大背景下,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目前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目前,大多数企业使用汇率避险的手段单一、风险对冲不足,对汇率风险的意识仍然停留于表面,一旦市场出现汇率波动,容易出现“羊群效应”,盲目跟风对赌人民币汇率升贬,致使企业造成汇兑损失。

2.企业”风险中性”理念尚未完全建立。多数企业在现实中对财务中性意识淡薄,对保值理念及产品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面对长期的人民币单边升值担心企业发生亏损,从而保留风险敞口来对赌汇率走势。

3.企业组织架构存在诸多的限制。多数外贸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财务自主权,受管理层层限制无法灵活运用外汇衍生产品,特别是国有资金背景企业,组织决策环节繁杂,耗时冗长,与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形成了矛盾。

4.企业专业化人才不足。由于汇率风险管理客观上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专业性较强,多数企业财务人员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解和接受较为困难,从而没有或极少配备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人才,特别是中小企业,企业本身管理水平不高,加之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对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人才接纳程度较低。

(二)企业如何应对?

1.准确识别风险敞口。外汇敞口相关业务是在汇率波动时形成汇兑损益的关键,也是建立汇率风险管理工作机制的第一步,企业人员要充分认识哪些业务会形成外汇敞口,根据风险敞口数据,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套期保值方案。常见的套期保值交易方法有静态对冲、滚动对冲、滚动分层对冲等。

图2:汇率风险敞口来源

2.落实汇率监察机制。需要在进行每笔保值交易时,由风险管理人员对保值业务进行审查核对;同时在日常业务开展中进行汇率敞口限额管理,结合套保比率,将未套保的汇率敞口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由企业的内部风险稽核审计部门对一定时期内的保值操作进行审查与风险监控。

3.提升汇率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统一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业务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理念的认知,为汇率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相关交易授权人员应熟练掌握系统功能和操作要领,避免操作失误等带来资金损失。

三、银行—汇率避险先行者

汇率避险也可以理解为套期保值。套期保值不仅仅局限于汇率,也可以包括利率和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等。它是指定一项或者一项以上的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者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应该“三管齐下”。银行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也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要避免企业“炒汇”行为,还要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避险保值需求,进一步降低避险保值成本,与企业一道排除汇率波动的干扰,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多措并举宣导企业加强“风险中性”意识。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将汇率管理纳入日常财务决策,通过金融工具进行汇率套期保值,帮助企业保持财务状况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二)量身定制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避险产品。银行为企业推荐合适的汇率避险产品的最终目的并非为了盈利。银行不能只站在自身盈亏角度,而应通过专业的汇率套保服务,企业提前锁定收益和成本,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聚焦主业,提升经营的可预测性。

(三)苦炼内功完善银行自身汇率避险机制。不断创新和加强自身平台竞争力,以企业、客户服务为中心,实现联动“信息下沉”,进行内部有效沟通并加强基层销售人员产品资格考核,打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

三、正确选择避险产品,不惧国际局势动荡

汇率避险无非两个问题:一是选择对的避险产品,二是选择靠谱的平台。近几年,各家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外汇衍生品银企对接,推进避险业务宣传力度,为企业提供线上外汇风险监测,通过优化提升客户避险业务增强客户粘性,同时也提升了整体业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目前商业银行普遍的避险产品有: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人民币外汇掉期、人民币外汇期权、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买入短期看跌期权+卖出长期看涨期权组合、买入看跌期权+卖出同期限看涨期权组合、比率期权组合、价差期权组合、即/远期结售汇+卖出看跌/涨期权组合、进口开证+进口融资+远期售汇、订单融资、出口商业发票贴现、出口再议付、福费廷等等,用于满足企业和个人外汇结算、融资、理财及汇率避险需求。

图3:避险产品图谱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常用的汇率避险产品主要为远期、掉期业务,而其中的远期结售汇产品使用频率最高。企业只需与银行签订金融衍生品交易协议,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占用相应的授信额度,存在真实的贸易背景即可办理。商业银行避险业务开展中在加大汇率避险产品的开发和推介力度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汇率避险服务水平,树立合规经营意识,贯彻“展业三原则”的要求,提升外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四、汇率避险新业态—以平安银行避险智慧平台为例

传统柜台服务模式下,企业使用汇率避险工具需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银行询价,再提交纸质单据完成交易,同时需自行建立台账以备查询及管理,这种交易模式不仅使企业操作起来程序繁杂,也让银行不能实时把控企业的需求点和风险点,产生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目前,银行作为外汇市场的直接参与者,为了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汇率避险渠道,陆续开发了专业的线上避险交易平台,例如:招银避险、浦银避险、平安避险等,为企业提供即时有效的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其中平安银行作为较早布局避险业务的商业银行,是最早开拓创新避险新渠道的银行之一。主要优势在于2020年推出的“平安避险智慧平台(CRW)”,涵盖了人民币结售汇业务、外汇买卖业务、利率衍生品、贵金属及商品避险业务等主流金融市场业务,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避险策略,提供不同的避险工具组合。

图4 平安避险智慧平台 (CRW)操作页面

针对中小微企业交易笔数多、金额小等问题,“平安避险”线上交易模式的自主直接交易、无差别快捷服务等功能可大幅提升企业的业务体验,引导企业基于自身业务背景,以保值为目的,选择合适的产品。不仅如此,其线上交易模式具有实时价格展示、即时交易达成、资金实时入账等优势,企业财务人员可自主盯盘、择机交易,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交易全貌,全局把控汇率风险。这些数字化工具,便于银行一线客户经理对于中小企业展示避险方案,企业也可以利用避险智慧分析平台,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要求迅速找到匹配的避险策略和避险工具。

平安银行也同步推出“平安避险”公众号平台,提供即时市场资讯、定期分析报告、汇率历史图表等延伸服务,便于企业把握市场趋势与前沿动态,为套保决策提供专业支持。

业内专家介绍:“借助避险平台,通过使用避险衍生工具,降低企业的风险头寸,把未来现金流的敞口变成确定的入口,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超级保屏。”汇率避险产品能够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加稳定的经营环境,同时为保证外汇市场的平稳合规运行,要尽量避免企业偏离主业,过度利用避险产品以及加杠杆的方式套取外汇收益,银行不鼓励也不会做违规的“投机”业务。

平安避险的出现是避险领域的一场“及时雨”,其逐渐表现出的“头部效应”,背后是平安的“金融+科技”战略思维以及“客户至上”价值观。平安银行一直紧跟监管政策的导向,不忘初心,让“交易能力+科技能力+服务能力”形成合力,更敏捷地应对多变、复杂的交易场景和多元的客户需求,让金融服务回归实体、服务实体,不断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五、未来展望

正如平安银行首席资金执行官王伟所说:“避险业务的竞争不是单一技术的竞争,而是综合性竞争,某一个维度的优势不太可能成为持续性优势。”未来,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仍依赖于政策—企业—银行“三位一体”协同推进。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汇率从实需驱动到多重驱动的转型、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避险业务也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这对银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平安银行肩负“谋远与创变”的使命,将在科技的引领下不断开拓创新,为企业提供更便捷、可靠的避险服务。

附表- 汇率避险相关监管政策法规

相关法规

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32 号

《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4〕第 2 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汇发〔2014〕53 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

汇发〔2018〕3 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真实性审核的通知》

汇发〔2016〕7 号

《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

汇发〔2017〕3 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优化外汇管理支持涉外业务发展的通知》

汇发〔2020〕8 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 年版)>的通知》

汇发〔2020〕14 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

汇发〔2019〕28 号

资料来源:法询智库